腳踝扭傷是戶外運動中經常碰到的情況,大多數戶外愛好者第一重視膝蓋,第二重視腳踝。所以有必要好好關注一下腳踝扭傷的問題。小編就搜集了一些相關資料給大家參考囉!
(一)腳踝扭傷後的及時處理
踝關節扭傷後第一件事該做什麼?
處理方法:症狀輕者可在傷後施行局部“冷療法”,越早越好,並抬高患肢,切忌按揉。“冷療法”能使血管收縮,減輕局部充血,降低組織溫度,使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,起到止血、消腫、鎮痛的作用;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、淋巴液回流,不至於使血液瘀積於血管損傷處。
(二)腳踝扭傷後期處理
剛發生腳踝扭傷時,立即處置的正確與否,與後來痊癒速度有極大的關係,尤其是腫脹的程度,切忌在剛受傷48小時內去搓揉受傷處,因為會越揉越腫!而急性期處置的原則也很簡單,只要記住五字口訣即可--簡稱『PRICE』 !
● Protect--保護預防再受傷
● Rest--休息避免再使用
● Ice--每隔兩小時針對患處作10-15分鐘的冰敷,持續24-48小時
● Compression--可以彈性繃帶包紮壓迫避免繼續腫脹
● Elevation--抬高患處以利消腫
在做完立即的處置後,就應馬上找合格的醫師診治,以確定是否只是單存的韌帶扭傷,或是合併骨折、脫臼還有其他的軟組織受傷。
(三)腳踝扭傷的預防
美國曾有一項針對高中學生進行的研究調查,發現在兩千多位的運動員中,腳踝關節受傷的就占了百分之十四,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的腳踝受傷都是扭傷。所以在運動時,不管是曾經扭傷過或者需要經常活動的人,預防腳踝扭傷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,要預防腳踝扭傷,可以四個方向著手:
1.合適的鞋子: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,緩衝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衝力,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。對於登山的人來說,選擇一雙高幫優質登山鞋是必不可少的。
2.良好的場地: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,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、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。在戶外環境中,要求良好的場地是不可能的,但是我們在行走的過程中,可以選擇相對平整的路面行走,在多石多坑地帶,要儘量集中精力,不要一邊行走一邊做其他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。並且及時調整行走速度,在多石的下坡路面,盡可能避免跑山等危險動作。
3.腳踝的保護: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,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,可以貼紮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。
4.恢復踝關節的功能:再多外在的保護,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,可以前所提的『拉筋運動』、『本體感覺訓練』、『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』來達成。
學會如何避免一般的腳傷對保護雙腳極為重要,擁有一雙好穿合適的鞋,才能保護雙腳,不讓腳踝扭傷唷!雜誌推薦好穿秋鞋~
資料來源:網路
留言列表